对做好野外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调研

发布日期:2016-07-07    浏览次数:3870

对做好野外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调研

­——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为例

刘连营

    地勘项目野外作业是一项劳动强度大、工作周期长、危险源辨识复杂的特殊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类地勘项目接踵而至,地勘 单位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压力加大,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为例,“十一五”以来,该院多在急、难、险、重等地区开展,野外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十 分紧迫繁重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劳动保护成为涉及所有项目参与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的关键环节。

 

    最近,笔者深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6家地勘单位的多个野外工区,走访了二维地震勘查、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复电阻率、磁法、测井、工程检测等多种综合物化探 方法勘查项目作业现场,采取与野外项目负责人交流、同员工聊天、调阅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和野外安全生产流程计划表、查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表等方式,实地 了解和调研野外作业中安全保护工作状况,基本摸清了该院在劳动保护工作中采取的多项有效办法和措施,见证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实现员工 安全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原为国家地质矿产部直属的综合物化探专业地勘单位,199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体系的调整部署,整建制划归安徽省,隶属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领导。2008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从蚌埠市迁入省会合肥市。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现有在职职工49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1人,学士13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84人,大中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0%以上。

 

    该院主要从事国家及省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深部找矿和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常年在除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区开展地 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为积极参加国家新兴能源矿产领域勘查开发,该院从法国引进了目前国际上领先的地震勘探全套仪器设备,增添了新的方法手段,并已 投入正式生产。近年来,该院大力响应“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伊朗、印尼、蒙古、澳大利亚、秘鲁、墨西哥等国家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累计完成国家和省地勘与科研项目100余个,工作区域从青藏高原到江南水乡,从大兴安岭到云贵川,从西北戈壁到东海之 滨,从国内到国外,遍布雪地、水系、林区、沼泽、沙漠、滩涂等多种特殊自然景观区。各个二级地勘单位每年在野外从事作业的平均时间达到了300天,无论是 项目任务的时间周期和质量要求,还是员工身体意志所承受的考验和压力,都是空前的繁重和艰巨,对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职工劳动保护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 战。

 

    在全力组织完成各类地勘项目任务中,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重点做好野外作业中的劳动保护工作,为职工筑起了一道放心、舒心的安全防 火墙。该院制定了三级安全责任制考评制度,每年度院与所有二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二级单位与所属职工(重点为驾驶员、炊事员、仪器操作员等特种岗位 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与此相配套,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为全体工会会员购买职工互助保障参保金和商业性保险等 规定,参保率达100%。

 

    健全实用常态化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各项具体措施为野外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一五”以来,该院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发病率为零,地勘项目实施和职工安全健康双双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野外作业过程中的劳动保护条件    

        

    随着地勘项目承接力度增强和组织实施的难度加大,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首先从改善和完善野外食宿入手,从根源上提升做好职工劳动保护的质量。从笔者走访的6家 地勘单位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野外开展作业,有4家项目管理部建立了职工食堂,6家项目管理部全部为职工挑选了带有空调和洗浴间的住 宿,保证了职工工作一天返回住地后,能洗澡、能休息好,从而为承担时间周期较长的野外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后勤生活保障。

 

    笔者走访的6家地勘单位,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3 省,工区基本都在山地,其中有3家工区在平均海拔超过了1000米的深山里,作业剖面和测点多处无路可走,坡度倾角往往超过60度以上,且时常要穿越无人 区,工区内山高林密、荆棘遍布、高差大、沟壑多,蚊虫、野蜂、毒蛇、毒草等随时都会袭扰。由于野外地质工作特点所致,台班小组清晨出工后,一般要到下午才 能返回住地,中午饭大都是自带的干粮。笔者曾跟随几个不同方法作业的台班小组出工,领略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也见证了他们的智慧。

 

    现在在野外都采用GPS全球系统找点定位,对经验丰富的地质工作者而言,他们会十分珍惜体力,也会随着测线的推进,在需要解决午餐和提供水源时尽量能够靠近村落和公路。当然,如果进入山林深处,那就要拼体力拼意志了。

 

    进山工作,大家都不忘带上风油精、驱蚊剂、蛇药、创口贴、防暑灵、复方黄连片等,以防万一出现的不测。一次,有一个作业小组到一片密不透风的山林开展工 作,突然撞上了一个野蜂窝,大群野蜂顷刻间向大家袭来,由于出工大家都身穿厚实的工作服,头戴草帽,于是随即蹲下,从而躲过了一场可怕的袭咬。

 

    在野外作业,如果不出现极端异常天气,基本上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天天出工,时间长,强度大,单调、重复、寂寞的野外工作使得身体消耗很大。面对如此繁重 的体力劳动,6家单位均能在伙食方面尽力给职工提供味美可口、卫生营养的饭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改善变换食品花样品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超负荷 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

 

    在与职工聊天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总体上对目前野外作业的劳动保护条件是较为满意的,绝大部分职工在出工作业过程中也做到了自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携带 相关药品用具。这些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无疑起到了积极的防范作用。有的职工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在劳动保护方面能针对不同工区特 征和作业特点采取更加灵活便利的措施和办法。

 

    三、参与野外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承接实施的各类地勘项目频多,现有正式职工已不能满足野外工作各个环节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该院大胆解放思想,以本院员工为主 体,积极引进外部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了本院职工、外聘人员、相对固定临时工、短期临时工等多层次的用工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了野外作业人员所 需。

笔者通过对6家单位本院职工及其他人员的调研和了解,梳理出了以下几种不同见解的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意识。

 

    第一,该院已形成了安全施工许可强制性制度,即每个项目开工前,必须开展全员安全交底和培训,院有专项工作机构进行审核,未能通过安全验收的不予放行。在 这种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熏陶下,本院职工由于长期接受规范和严格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教育培训,总体上看,其劳动保护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野外作业中,对于 各种危险源的辨识和防范有着较高的自觉性。大家普遍认识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说到底还是要靠每个人的责任意识、经验积累和习惯养成,这是防范安全事故最 重要的因素。

 

    第二,外聘人员基本上对现有享受的劳动保护措施感到满意。该院外聘人员基本上是从其他地勘单位借调或是在应届或往届地质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中挑选的,这些人 员年轻有活力,具有专业基础,较为珍惜工作机会,加之在劳动保护方面与本院职工一视同仁,没有被歧视的感觉,表现在工作中较为勤奋敬业,这在无形中增添了 安全生产“系数”。笔者与他们交谈,这些人员大都表示会听从工作调动安排,会遵守告知的安全生产制度,会注重自我保护。

 

    第三,相对固定临时工对劳动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意识,但是对于职业病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这部分人员大都跟随在野外工作超过3年以上时间,基本适应了作 业流程。由于在报酬上该院能做到及时支付并适时上调,对这部分人员的心理慰藉作用较为明显,愿意长期工作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是他们中间绝大部分存在不科学 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当笔者问及长期从事野外工作会引起哪些职业病时,绝大部分讲不清楚,在野外如何防范安全隐患时,大部分人的回答也不正确。

 

    第四,短期临时工对劳动保护方面的安全意识最为薄弱。出现这种状况,基本有两大原因,一是这部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短,基本上按天计酬,安全意识和有关投入 均难以到位,看着其他人员有统一配置的工作服,心中有失落情绪。二是由于这部分人员基本都是从住地或附近雇佣的,白天跟着出工干活,晚上回自家休息,没有 条件和时间参与野外安全例会、演练、学习等各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培训,所以,这部分人员虽然工作时间短,却往往最容易发生工作或人身安全隐患。

 

    四、建立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劳动保护力度的几点认识

 

    劳动保护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有着怎样的劳动保护制度就一定会取得怎样的安全效果。笔者通过对野外作业中有关劳动保护的调研,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关键。劳动保护成效如何,说到底,是领导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要保证野外作业过程中的劳动 保护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深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科学预见性,抓好超前管理,在涉及安全生产人、财、物的各个节点上具备预防性制度设 计策划,将一时不会发生但绝不可能不会发生的应急预案提前制定,确保野外作业始终在规范有序的轨道里运行。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在组织实施各类地勘项目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基本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劳动保护观念,明晰了劳动保护与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较好构成了劳动保护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职工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思想支撑。

 

    其次,持续投入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安全管理需要投入,劳动保护同样需要投入。投入既有软件上的,也有硬件上的,双双构成了实现安全生产,保护人身 安全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对于构建和谐稳定职工队伍,保证地勘单位实现持续良性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须 知,许多安全事故往往都是在缺少必要必需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情况下发生的,为了节省小钱最后却要付出大钱的惨痛例子比比皆是。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基本健全了全院劳动保护资金保障机制,近年来该院用于改善劳动保护方面的资金超过300万元,2012年为全院在职职工统一配发了4套品牌单棉职业服装和野外工作服,不仅加强了劳动保护力度,也大大提升了职工队伍形象。

 

    再次,建立全员安全参与机制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前提。许多单位,对于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往往出现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领导讲的口干舌燥,员工却无动 于衷,因为安全和保护这两道保险锁的钥匙并没有交给职工。抓好安全管理,实现劳动保护,必须全员参与,并与个人利益挂钩,执行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反之则予 以重罚,只要这样,才能形成上下互动,共同参与的良性安全保障机制。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于2014年在全院推出了实行全员安全风险参与管理办法,该制度运行半年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笔者在与调研的6家地勘单位干部职工交 谈中,大家纷纷表示,全员参与这种方式将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了,过去是以个人为单元,现在则是哪个人出了安全事故就必然连带到整个单位,谁都不能马虎大 意,否则就要影响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

 

    最后,加强安全检查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手段。实践证明,安全检查是落实安全法规、发现隐患、督促改进、改善劳动保护条件、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整 个安全工作体系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看到的是表面现象,反映的是实质问题,纠正的是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对于防患于未 然事半功倍。安全检查要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作业现场、生产一线各项安全检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有效运转为载体,坚持对各下属地勘单位野外作业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不止在住地听取基 层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工作汇报,翻阅安全记录资料,还坚持到作业点上查看安全保护设施状态和职工着装情况,对促进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加强自我防护起到了 有力的促进作用。

 

    做好地勘单位劳动保护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职工生命健康和单位财产安全,关系到队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由于地质工作的行业特殊性和条件艰 苦性,决定了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必然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完善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地勘生产安全、实用、有效 的路子来。

 

    笔者通过一定范围内所做的调研工作,只是展示了野外作业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普遍的情况,挂一漏万,愈多未及。让我们不断总结探讨做好地勘单位职工劳动保护 工作的崭新经验和有效办法,把地勘单位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上新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作出新的有益探索和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该调研论文获得2014年安徽省地质工会调研论文一等奖)

返回顶部